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人生七年是什么定律啊 人生七年周期定律

人生七年是什么定律

人生七年应该是一个周期定律。比方说第一个七年是童年,第二个七年十四岁是少年,第三个七年和第四个七年是青年,第五个七年和第六个七年,第七个七年是中年,再往后的七年都是晚年了。

人生的每个七年仿佛概括了一生。从这个定律可以看到童年和少年时光最短也是最美好的时光,其次是青年努力学习拼搏的时候,最长的就是中年时代了,有成绩和收获的时候,你年轻时播下什么种子,中年就发什么芽!

延伸阅读

人生7年讲的什么

人生七年,又称7 up,是一部由ITV出品的纪录片,于1964年开始记录14位英国的七岁儿童的生活,到目前为止,该纪录片已经跨越63年(每7年一集)并在ITV和BBC播出。2005年英国第四台将该系列纳入最伟大的50部纪录片名单中。

被选中的孩子们代表了当时英国不同社会经济背景的阶层,并做出了明确的假设,即每个孩子的社会阶级预先决定了他们的未来。每隔7年导演迈克尔·艾普特从14位参与拍摄的参与者生活中取材。

该系列的目的是按当初7 Up中的“我们把这些孩子们聚到一起,因为我们想在2000年时看看英格兰的一个缩影,2000年时的工人和主管,现在都只有七岁。”

人生七年内容

是一部纪录片。记录14孩子的一生,每隔七年对他们进行一次采访,连续进行了7次。1963年开始,2013年结束,用时50年。

这部纪录片想通过跟踪不同阶层孩子的成长过程来分析是否存在阶层壁垒,以及用什么方法可以打破阶层壁垒。

人生七年大结局解析

新一季也是最后一季的英国版《人生七年》(63 UP)最近出炉,第一季那些7岁的孩童已经老去,63岁时人生基本定型。拍摄者最初想把该纪录片拍成阶级固化的记录,然而这就像一场科学实验,科学家无法控制实验结果与预期相符,纪录片最后变成了忠实记录他们人生过程的存在。

《63 Up》参与者:63岁的托尼(右)、苏(中)和布鲁斯(左)手捧自己7岁时的照片。

起初一看,这部纪录片果然见证了逾越阶级蕃篱的困难。出身于精英家庭的三个孩子约翰、安德鲁和查尔斯顺利读了法学院,约翰、安德鲁都成了律师,查尔斯21岁时退出拍摄,那时他已经进入了BBC做编辑工作。来自伦敦东区平民家庭的杰基、林恩和苏,以及托尼总体来说都没有进入到精英阶层,福利院的孤儿保罗和西蒙也是。除了尼克从农村孩子成为美国教授、尼尔人生大落到大起,大部分人从哪个阶层来依旧待在哪个阶层。

但是要拿本纪录片来证实阶级固化的话,明显存在条件缺失。拍摄者的目的在于考量这些人能否改变出身时的阶级地位,那么被观察者必须与拍摄者目标一致,把保持、攀升阶级地位作为人生主要目标,这个考量才有效——搞一场人生马拉松比赛,总要统一拟定比赛目标、比赛规则而且大家同意参赛时才算有输赢吧?片中14个人各过各的生活,并未把阶级地位的改变当作人生主要奋斗目标,这个记录的结果只能证明阶级蕃篱存在,并且在人生中起作用,却无法证明它不能逾越。

第一部《7 UP》的剧照。

所以,这部纪录片更大的意义是记录了一个人怎么一步一步成为了现在的自己,不同的解读方式得出不同的答案。

原生家庭影响巨大

毋庸置疑,原生家庭影响巨大。以托尼为例,拍摄者迈克尔一度认为他会重蹈父亲的覆辙,要进监狱。托尼的父亲在酒吧里玩牌骗人为生,平均一两周要到监狱报到。托尼跟着他学会了赌博,去赛狗场赛狗。他喜欢打架、惹事,很早退学。从小想做骑师,但未能成功。人生走到这里,原生家庭似乎决定了人生。东区的孩子出个贝克汉姆,太难了,特例中的特例。

有时候在婚姻生活中原生家庭的影响更大。福利院的孤儿西蒙是黑人族裔的私生子,他在28岁时已经和第一任妻子生了5个孩子,35岁时离了婚,孩子归太太。父母抛弃了他,他离开了自己的孩子,这在精神分析上叫做强迫性重复,重复父母的行为,也是向父母抛弃他的行为认同。

《21 UP》中的富家小姐苏珊娜,她的父母在《7 UP》之后离婚,到21岁时,因周围不幸的婚姻一度对结婚产生消极的想法。

原生家庭消极的影响在保罗和其他非精英家庭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也能看到。如果有心,还能看到非精英家庭里父母对孩子的积极影响,比如尼克。尼克在少年时代说喜欢物理和化学,他不愿意留在农场中。长大后他如愿以偿读了牛津大学物理系,后来去了美国做教授。前面的节目中,尼克曾说小时候父亲严格约束他读书是他考上名校的关键。

社会环境(经历)和个性特点对人生起着关键作用

安德鲁说,7岁的孩子基本上是抚养的产物。年纪越是幼小,生活范围越是局限于家庭。7岁以后上学读书,社会环境的影响日益增加。青春期开始学习独立于家庭,个性特点以及在此影响下,个人对生活的选择对人生走向影响越来越大。

托尼并没有进监狱。放弃了做骑师后,他开上了出租车,而且开出租车成为了他生命里的依靠。去西班牙投资失利后,他回来继续开出租车。28岁以后喜欢上了表演,他在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主演的《时间的孩子》里得到了跑龙套的角色。至于挣钱养家,还是靠开出租车。

年轻时开出租的托尼。

托尼的个性特点是生命力旺盛。骑师当不成,他有力气继续折腾,成为出租车司机,由此获得稳定的生活。稳定并未束缚他的脚步,他喜欢上了西班牙,继续折腾,在那里投资,失败了回来继续开车。成不了名演员,能够参加表演就行。做任何事,他乐在其中。63岁了,真的以为他放弃了骑师的梦想了吗?他养了马。我们忽然想起来,他当初要做骑师是因为喜欢马,现在他和他的马儿待在一起了。他的婚姻也有波折,出轨被抓包,不过63岁时他说依然爱着太太黛比。

对托尼人生的评价试折射出评价者的人生观。说他失败?评价者一定是世俗的事业成功论者,把拥有财富和社会地位作为衡量标准。换个角度,托尼简直是享受人生的范本,想做什么就去做了,收获满满。

《63 UP》中的托尼,依然在靠开出租车糊口。

强迫性重复的概念后来被修改为强迫性修复,重演童年的场景是为了修复创伤。西蒙在42岁时已经有了第二任太太,这次婚姻质量很高,他们生了一个儿子。在太太的鼓励和支持下,又收养孤儿,做了寄养父母,把父母搞砸的事情修复好,把自己的人生重新活过一遍。爱能疗愈创伤,第二任太太的爱帮助西蒙摆脱了原生家庭的不良影响——原生家庭的影响虽然巨大,爱的能量更大。

尼克7岁的时候。

成为美国教授的尼克提到了学校里老师对他的影响。小时候生病休息后再去上学,老师正在和同学们讨论飞机,很热情地说:“我们都等着你呢,你一定很了解关于飞机的知识。”老师的积极关注让尼克获得了“我很优秀”的信念。尼克的人生表明人生的走向有家庭、社会环境的共同作用,也是自身努力的结果。

《63 UP》中罹患癌症的尼克。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家庭、社会环境以及自身努力在人生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只不过在不同人的人生中,各部分所占比例不同。其实这里还隐含了遗传的重要因素,尼克能上名牌大学,智商一般应该在110以上,他的弟弟由于听力缺陷家里人的期待就没那么高。精英家庭的约翰、安德鲁如果遗传下的智商只有70分,成为精英律师的机会也微乎其微。

舒适人生: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一个人之所以走到现在是各方面影响综合的结果,如果经济大环境更好一些,杰基、林恩的人生道路说不定会更加平坦。对于人力不能控制的外部环境,托尼用行动做了最好的回答:接受它,继续向前走。

那么怎么去把握人生的可控部分呢?在事业上获得了较为合适位置的约翰、安德鲁、查尔斯、尼克、布鲁斯,共同的特点是并非精英家庭背景。他们都在很小的年纪找到了想要从事的行业,并且为之奋斗。事业上发展得一般的保罗、西蒙、杰基年少时目标比较模糊。精英家庭的父母在子女职业选择上最大的优势是有自身经验可循,能够看到孩子的特点,给予孩子引导。普通家庭如果有尼克父亲的觉察力照样能助孩子一臂之力。非精英家庭有这个能力的父母比例可能小一些,典型如托尼的父亲,自己的人生混沌一片,何谈引导孩子?他们可以求助于专业的教育人士,对孩子加以积极关注,从而提高逆袭指数。

《人生七年》观后感,童年时光折射人生吗

看这部纪录片的初衷,是为了教育孩子而做的。孩子没有什么兴趣,我俩却很高兴地看了。

这部纪录片,从14个孩子的7岁时拍起,每七年一次。目前为止,已经拍到了他们2012年也就是56岁。时间跨度大,人生轨迹清楚。本来导演的初衷,是想了解家庭背景、社会阶层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可是,看这部片子,我们却看到了不同的人生:人生是由多元因素造就的,家庭背景、社会阶层、性格、追求、目标的设定、自我调适与改变、婚姻等等因素,都是造成一个社会人的重要成分,他们的幸福与满足,他们的困惑与挣扎,都是在不知不觉中造成的。

我谈谈自己的感受:

1、社会阶层并不是完全不可逾越的,但是要有很大的跨度,却是不大可能的:下层可以上到中产,但很难到达上层;中产可以到上层,也可能因为某些原因,沦到下层;但上层终究还是上层。

Nick通过自己的努力,从农场主的儿子成为了美国一所大学的教授;下层的SUE从小就希望改变,通过努力,跻身中产;中产的NEIL却因为一个不算成熟的选择,从此生活无着落,一生相对境遇不好,等等。

上层社会的人,志向高远,见识广博,从小他们就接触不一样的教育,所以凤凰终归是凤凰。当然,除非他们不努力,可能会沦落到中产的行列。但是,一般来说,越是上层社会,他们对子女的管束越严格,孩子们也学习更加努力和刻苦,他们认为他们肩负着改变社会的责任,所以更加认真、执着。现在看来,我们应该多关注这类人的生活,他们的教育孩子的方式可能对我们更有意义。

2、人们也许从来都想象不到,父母、家庭对于一个孩子的终生影响。

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各类孩子不同时候的不同眼神:有的孩子因为父母分开,被放在带有慈善性质的寄宿学校里,一生都带着无助,这种无助一直影响着他们;有的孩子因为父母分开,被送到国外,无论条件多么优越,她感觉到被抛弃,不开心;有的孩子因为小时候跟父母没有很多的交流,对那段感情相对陌生。

相比较而言,在家庭和睦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他们得到父母的陪伴更多,在人生中更从容、自信。

可以看出,父母对孩子的陪伴,与孩子的沟通是多么重要,这些影响孩子的性格,也影响他们的未来生活。

3、步入婚姻的早晚,相对决定他们的人生成功与否,也决定他们的生活品质。

这个在影片中特别明显。来自下层社会的三个女孩,其中的两个,19岁就结婚了,她们的此后的生活,就是生育子女、经营家庭、离婚、再婚、更早的有身体疾病等,另一个,因为希望先为自己的理想奋斗,其后再考虑感情的事情,她的生活就好很多,虽然她也经历了后来的离婚、再婚,但是一切还是相对完满,她得到了她想要的生活。因为她更加清楚,过早地涉入婚姻,可能给自己带来羁绊,所以她作出了不同于同伴的选择。

4、人生中的重要决定一定得慎之又慎。

NEIL自小是多么自信、可爱的小孩,可是当他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决定退学并重新考,这个决定对于他来说可能是人生最失败的决定。他后来没有考上,父母也很不理解他的决定,他从此多年流浪在外。虽然很多年之后,他做上了志愿者性质的议员,但是他一生的贫困、潦倒,都跟那次不算谨慎的决定有关。试想,如果他读完了那个普通的大学,那么他的一生一定不同:虽然也可能很普通,但是起码是安宁的,会有家庭,有孩子,有稳定的收入,可惜他却流离失所,度过了暗无天日的多少日子。

5、家庭的稳定,是人们成功的重要保障。

片中的大部分人,尤其是中产阶级和上层社会,他们的家庭好像更加稳定、美满,离婚的相对较少,他们的事业发展也相对更加顺利。不知道什么原因,可能他们的婚姻是在他们年龄更大的时候进行的,所以相对理性,也更加稳固。他们与伴侣一起更和谐,事业也更有成就。

6、在片中,我看到了英国的发达。

他们的下层人的生活,可能是我们国内很多中产的生活;他们的中产,也就是我们的上层了。物质的富足,环境的优美,人们的生活质量,都是我们国内很多人不能企及的。记得每次回国,初到的第一天,你会感觉到处都是灰灰的,那居民楼,感觉就像是贫民窟,当然一两天就都能适应了。有时候,朋友们对生活的那种满意,让我有种井底之蛙的感觉。说实话,人家的社会还是太发达了。我们需要多少年才能赶上。

7、片子给我们展示了活生生的人生成长轨迹,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突然害怕人生的衰老与死亡。

因为片子是连续的,你突然能看到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到中年,人神似,但形已经不太似。你觉得,任何人都会衰老,上层、中产、下层,谁都不例外。人生是那么短暂,你要面对亲人的离去,你得面对慢慢的身体老化,体型的变化,容颜的巨大变化,对生活的承受力,等等。这会儿,才会真正感觉,人的衰老就在眼前,还有死亡。惧怕的感觉,悲哀的感觉。

如果可能,我打算再次看看这部纪录片,从头到尾

人生七年有几个版本

一共后6个版本。

有南非人生七年,日本人生七年,美国人生七年,俄国人生七年,英国人生七年,德国人生七年。

最先开始拍摄的是英国导演迈克尔·艾普特为英国BBC电视台拍摄的纪录片《人生七年》,讲述不同阶层的十四个七岁的孩子,每隔七年重新采访他们,展现每个人不同的人生。

人生七年是什么

人生可以划分成很多个七年,每一个七年都有一个转变